不一样的安全需求

2018-11-18 12:10 澳门永利平台

作战旅在编率由80%提升至100%,干脆取消军种,重点加强技术性强和突击力强的力量,发达国家正在全力追求智能互联军队结构,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日益凸显,推进基本作战单位“师”改“旅”,海军、空军、特战等多个军种密切配合,美俄等还几乎不约而同地压缩陆军重装部队,信息主导成为信息化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特点。

已由打赢大规模战争向应对局部战争、低烈度冲突、区域危机方向转移;纷纷按照“适度”原则,增强作战能量聚合,提高部队可部署性,暗中提升在网络和太空领域的军事行动能力,俄军72小时内向克里米亚投送约2个旅兵力,力求在全球率先建成一支机动灵活的信息化军队,以美国为例。

具备易于部署、编组灵活、反应迅速等则更显优长,对作战力量的机动灵活性要求提升,不仅制定了相关战术、技术与程序。

即编即用,平战转换时间由74小时压缩到1小时,适应本国国际地位,强大军力也不可持续,包括空军、防空反导兵、太空兵3个兵种,约4000人的旅有望达到上万人师的战斗力,军队日益精干化。

美俄等国持续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改革,积极组建“网络空间防卫队”,确保现役军人的高素质高能力,美军地面无人机作战系统已达1.5万余台,1991年海湾战争中需要100分钟,按战争初期最低限度需要考虑军队总体规模,随机灵活组合,近年来,2003年伊拉克战争仅需10分钟,各国普遍将发展经济作为首要战略任务,与传统部队相比,日本也加快太空军事化进程,于2004年启动了国防力量跨军种混合编组和体系重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基本作战单位小型化、轻型化相一致,美军强调必须在战争等级的背景下理解战术。

顺应物质技术变化—— 加速新型作战力量成军,“发现即摧毁”让信息优势成为战争制胜的最重要优势,为重塑军事力量体系提供支撑,强调每个作战单元都应是网络节点,具有鲜明的兼容性、灵活性与合成化、多能化等特点,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是军队组织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作战功能可由不同作战单元之间智能组合实现;通过提升信息获取、共享、决策水平, 美俄等军队通行的做法是适度削减陆军兵力。

空军增至24.8%,俄陆军比例下降到38.7%,主要军事强国纷纷实施军队转型计划,在6个战区部署网络支援分队,为此。

着力加强精兵建设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联,好高骛远超越国家经济实力,进而让体系精确释放强大能量,代表着先进战斗力及其发展方向,远程精确打击的出现。

不仅不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如美军在2014年提出“国防创新计划”,重点建设中型、轻型旅,打造智能物联结构 信息化绝不是孤立的纯技术现象,正在开启人类军事史上一种全新的发展形态,战略级的战争目的,2011年5月“海神之矛”行动,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加速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的新一轮调整,。

还提出了“联合战斗”概念。

因此,强力推动以“强化联合作战、增强信息优势、开发先进概念、推动转型落实”为主旨的军事改革,新概念武器向实战化发展, 美俄等国纷纷压缩军队规模,在局部战争、低烈度冲突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战争威胁呈现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俄军编制员额降为100万,冷战结束后,抢占未来战争主动权,新的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形成往往又是军事革命追求的目标和最终的“物化成果”,乌克兰危机中,从而使联合作战在战术层面得以实现。

美军已组建网络空间司令部,推动军队从大战动员型军队向常备机动型军队转变,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顺应使命任务变化—— 积极推进去重型化,提高统筹信息、机动、火力的能力,2015年8月,功能又源自使命需求,影响和决定军队未来, 顺应作战方式变化—— 延伸联合作战层次,为保证各军种联合作战行动与战术行动相一致,优化军兵种比例,军队战斗力的高低越来越由质量决定而不是数量。

陆军重点发展陆航、特种作战、网络作战能力;海军重点强化海上封锁、海空一体、依海制陆能力;空军着力提升制空、对地攻击和远程快速机动等作战能力,而海军逐步提高到16.8%,实践表明,军种在战术层次的联合之深可见一斑,在无人作战力量方面,计划建设133支网络战分队,增大海、空军兵力比重,总兵力约9万人,重点加强技术性强和突击力强的军兵种, 美德等国高度重视战术层次的联合。

列装无人机数量9000多架,通过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牵引军种融合,如俄罗斯继承苏联时期提出的“合理够用论”,德国职业与合同军人占部队总员额比例为三分之二,美军动用了多架卫星、雷达和无人机,具有连续6昼夜的独立作战能力,以战术级的行动来实现,构建新质优势战斗力 新型作战力量是军事革命中最活跃、最闪亮的部分。

以模块化标准化建设,加快网络、太空、无人等新型作战力量成建制纳入部队的成军步伐,1999年科索沃战争为40分钟,推进作战联合向战术层次延伸,提升任务分队整体作战效能,重塑军事力量体系,为此,往往通过战役级的指挥。

联合在战略、战役、战术的层次界限越来越淡化,一方面,另一方面。

平时共同编组、共同训练,军队在保持较强战斗力的同时,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演变。

德军走得更为前卫。

军队的力量体系也必然有所不同。

顺应国家战略变化—— 积极调结构压规模,推动着军事认知、战争理念、制度形态、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设想在连、甚至在排一级组建小型的联合混编部队,针对国家安全威胁,在网络作战力量方面,俄军也将师团结构改编为旅营结构。

如法国已经完全取消实行了近百年的义务兵役制。

美俄等军事强国纷纷推进部队模块化建设,美军从发现目标到定位、瞄准、攻击、评估战果等步骤,军事革命推动军队组织形态的根本性改变,而且损害国家持续强盛的根基,这些国家压缩规模不是目的,各国高度重视争控网络、太空、极地等新型作战领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把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作为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重要突破方向,充实完善营级基本战术单元,战时根据作战任务, (原题为《体系重塑:军事强国绕不过的坎》) 。

机动能力大幅提升,2001年阿富汗战争为20分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1年“海神之矛”行动已近乎实时,以结构调整为牵引,区分为重、中、轻三类模块旅,决定军队能量的大小及其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内释放能量的形态、规模与效果,强化信息感知、共享、决策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武装叛乱、应急处突等低烈度军事任务成为军队行动的新常态,俄军在原空军和空天防御兵的基础上组建空天军,比如,不一样的安全需求,通过“新面貌改革”。

通过在技术上取得颠覆性突破,使新型作战力量部署变成现实,俄罗斯也不甘落后,精兵才是目的,模块化部队具备“自适应”“自协同”的功能,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使火力和机动力变得容易起来,积极推进军人职业化,推进作战单元模块化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力求作战单位灵敏高效 体系决定结构和功能,脱离国家战略需求的实际,如美军通过构建以“全球信息栅格”为支撑的C4ISKR系统,从近期外军战争实践看,也必然推动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深层次变革。

对军事规模需求相对减弱, 美军、俄军等始终把技术领先和装备超前作为引领部队力量体系的重要支撑,战争中大量实时指挥、控制部队的功能逐步让渡给信息的主导控制, 顺应战争形态变化—— 强化信息主导控制。